静安新业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在社会发展城市化迅速的今天,整合利用历史性建筑原有的结构及资源进行翻修改造,已成为未来城市建设中建筑师与设计师可采用的最为有效的“绿色”实践办法之一。对万荣路旧工厂的改造项目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创造的活力环境。
项目将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结合,创建出多元化商务办公园区。建成后,基地有望在辅助多元化业态发展的同时,加强初创公司的对外互动,以促进跨业交流与共同合作。
项目整体规划贯彻“慢行友好”原则,通过新老建筑的结合,呈现出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新建建筑与保留厂区结构或相辅相成、或神态各异。两者极具设计性的交流联动进一步明确了园区规划的整体构想——21世纪商业与创业所急需的、7天/24小时不间断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创新产业基地。
项目一期工程涵盖三种类型或规模的新建建筑。首先,较大规模的“门户”建筑在划分项目边界的同时,明确了基地的西侧入口;其较大的单层面积满足了大型企业、投资集团和培训机构的设施需求。
此外,沿基地新建街道而立的小型“别墅式”办公区可适应中等规模企业的需求,也可容纳一定数量的“明星”设计工作室。
项目一期工程亦将设有两处特殊建筑。一栋是可容纳餐饮设施或特定企业总部的小型“树屋”。另一栋则为可容纳280人的多功能黑盒剧场和活动空间。上述建筑由公司的客座设计合伙人完成,为项目本身平添了别样的设计感与多元性。
结合对于万荣路保留厂区的重复利用,项目的新型结构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在延续上海历史的同时推动城市未来创新。
详情
- 年份
- 2019 (Phase 1)
- 项目地点
- 中国上海
- 项目规模
- 298,160 GSF
- 功能
- Theater, Office, Retail, Food & Beverage
团队
- Ennead 团队
- Richard Olcott, Peter Schubert, Thomas Wong, Kevin McClurkan, Andrew Burdick, Wenny Hsu 許懷文, Steven Peppas, David Yu 于乐川, Jackie Zhou 周朝晖, Michael Spitaleri, Neil Yuan 袁正清, Dianora Biagioni, Laura Buck, Cheng Gong, Edward Kim, Lingxiao Xie 谢凌霄, Xiaoyun Mao, Miya Ruan 阮玲丽, Margaret Tyrpa
- Master Plan and Adaptive Reuse
- Studio Shanghai
- 当地设计院
- ECADI